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靖西 > 靖西大事 > 频道
靖西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70)

2013-07-18 10:16:1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1961年 1月, 靖西县高级中学与靖西县初级中学两校合并称靖西中学,校址在宾山,靖西县高 级中学校址改为第二小学,今为靖西县第二中学。 7月,第二次改集市十天一圩为七天一圩,圩日统一在星期天。 同月,...

1961年    
        1月, 靖西县高级中学与靖西县初级中学两校合并称靖西中学,校址在宾山,靖西县高 级中学校址改为第二小学,今为靖西县第二中学。    
        7月,第二次改集市十天一圩为七天一圩,圩日统一在星期天。    
        同月,全县15个公社划分为37个小公社。9月设立湖润、地州、禄峒、安德、渠洋5个中 共区工委分辖各公社, 其中靠近县城的10个公社直属县委管辖。1962年6月撤销区工委和小公社,恢复原15个公社,并改称为区公所(新靖镇称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称公社管理委员 会。1966年9月,区、乡两级复称公社和生产大队。    
        8月, 精简干部职工,凡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一律精简回乡,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亦可退职。    
        10月,压减粮食定量标准支援灾区,县干部每月定量12.5公斤,公社干部每月13.5公斤, 居民10岁以上每月11.5公斤。    
        11月,实行以紧缺工业品换购农民余粮政策。    
        12月,贯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生产大队核算改为生产队核算。    
        本年, 引进国外摩拉牛公母各1头,与本地牛杂交试验,杂交牛役力大,肉率高,产奶多,后发展到各公社。    
        本年,靖西县个宝良种繁殖场建立,址在岳圩公社个宝大队境,初名农场,1970年改称畜牧场,1979年改为良种繁殖场。   
         本年,1958年建的更村硫磺矿、吞盘硫磺矿停办。   
         本年,贯彻中央关于工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采取农村减少粮食征购,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压缩各行各业,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措施,粮食产量比1960年 增产一些,但市场商品不足,物价上涨,群众生活仍困难。    
1962年   
         1月20日,靖西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2月6日,第三次改集市,七天一圩改为五天一圩,圩日恢复为农历传统圩日。   
         同月,魁圩发生冰雹灾害。    
         7月,全县共精简回乡累计有3400多人,其中干部821人,教师344人,工人636人,退职 245人,压缩城镇人口59人,家属1300余人。   
         9月, 应越南高平省党政领导的邀请,靖西县委副书记王景山率男子排球队、乒乓球队共18名运动员,出访越南高平、茶灵。    
        10月,发放工业品购货券,凡紧缺工业品均须凭券供应。    
        12月9日,中共靖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本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调整生产关系,实行“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总结1958年以来经验教训,农业生产回升,粮食比上年增产11.83%。    
        本年,广西药用植物专家何振兴等到靖西县蹲点考察田七生产,全县田七产量占全广西 70%,有“田七之乡”之称。    
1963年    
        1月,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理账目、仓库、财物、工分(称初步社教或小四清), 至春节前结束。   
        4月,湖润首次发现有铁甲虫严重危害玉米苗,自治区运来药械支援喷杀。   
        6月,贯彻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即后十条决定),地区和县工作队在鲁利大队训干试点,因旱情发展,训干中途停下来,工作队分赴旱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旱,到时7月中旬有雨后才能插秧。    
        10月18日,靖西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本年,靖西县蚕种站建立,址原在城南五里桥南侧,1975年迁往城东北约3公里处。    
        本年,春夏大旱,受旱作物38万亩,全年粮食减产1590万公斤,为历史减产最多的一年, 全年降雨量仅1113.5毫米。    
        本年,改16两制索秤为10两刀纽秤。中药材、金银首饰行业仍沿用16两制厘秤。    
1964年    
        3月24日, 靖西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同时召开代表会。“文化大革命”开 始后贫协停止活动,1973年11月恢复,1984年9月机构改革,贫协撤销。    
        同月同日,全县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在县城召开。    
        同月27日,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到靖西县视察,在人民会堂向干部作报告。    
        4月26日, 自治区副主席卢绍武到靖西县视察,在县委会议室召开县城中小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委干部座谈会。    
        5月,县城社会青年30余人,首批响应号召到那润公社那国生产大队插队落户。    
        8月,中央文化部民族文化司副司长李先兵等4 人到靖西县开展民族文化调查。    
        9月, 自治区组织百色地区各县社会主义教育四清工作队7000人在新靖和化峒搞城乡社教试点。城镇和机关进行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农村进行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运动,1965年结束。    
        10月,越南高平省男子篮球、乒乓球到靖西县回访。    
1965年    
        1月, 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23条政策),及 时解决各个运动中社队干部受冲击而不愿担任干部的思想。    
        3月,靖西县直机关“四清”运动开始,至8月结束。    
        4月11日, 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到靖西县视察,在人民会堂对区级以上党员及四清工作队作《社教问题和百色地区建设意见》的报告,还深入到亮表观看田玉米生长情况。    
        8月, 农村“四清”运动铺开,外县工作队每县负责一个区,到1966年10月结束。运动后期错误执行所谓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当权派”。    
        本年,县城主要街道铺设水泥路面,投资20万元。    
        本年, 靖西县园艺场建立,址在禄峒圩西3.6公里,初名田七场,后改为综合场,今名园艺场。    
1966年    
        春,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到靖西县视察边务。    
        4月26日,湖润、岳圩、地遭受风雨雹灾,风力七至八级,田玉米受害12326亩,地玉米 受害5549亩。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有些传单已传到靖西县,县城街上开始出现大字报。县委、 县人委组织赤卫队,防止红卫兵冲击。    
        6月12日, 靖西县党委、人委个别人以钢兵、尖兵名义张贴大字报批评红卫兵,引起红卫兵的不满,掀起揪“钢兵”“尖兵”风潮。    
        9月12日, 靖西县委赤卫队误信所谓南宁“9·9反革命暴徒”谣传,印发传单,激起干 部职工示威游行,把南宁一些学校师生和南下串连的一些红卫兵因行动过激而被当作反革命暴徒。 问题澄清后,县红卫兵召开几次大会抗议,县委书记黄小林代表县领导作3次公开检 讨,事态始得平息。    
        同月,学校停止招生,中小学校基本“停课闹革命”。   
        10月,红卫兵开始“破四旧”,横扫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拆掉古建 筑怀远楼、铲除宾山碑刻,挖西来意和尚古墓,抄家收缴焚烧古旧图书,梳髻发、穿镶边壮族服装的妇女被勒令改剪短发,穿时尚服装。    
        12月19日,原定召开全县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因红卫兵通令20日召开大会, 怕积极分子大会被红卫兵冲击而推迟,直到县革委成立后才召开。    
        同月8日,靖西与越南重庆县双方代表在岳圩口岸举行会晤。    
        同月,大搞“红海洋”高潮,不惜巨资到处画毛泽东画像和建毛泽东语录牌。仅从岳圩至大道公路语录牌就耗资人民币3万元, 其他地方亦语录牌林立,  室内外墙上均写语录。 1979年全部拆除。    
1967年    
        1月11日,靖西县委个别干部外出串连回机关后,开始在县委机关组织“6711战斗队”,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靖西第一个造反派组织。    
        同月28日晚,上海“一月风暴”夺权之后,在所谓“踢开党委闹革命”口号下,县委会、县人委科局长以上领导干部全被造反派夺权靠边站。    
        同月29日,靖西县直机关造反派在体育场召开大会,宣布夺取了县委、县人委党政政权。随之,各单位造反派、红卫兵纷纷成立造反组织,夺取本单位领导权,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同月,国务院通知,春节闹革命不放假,靠边站的领导、干部、教职员开始被批判、游 斗。无政府主义泛滥,出现“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    
        2月, 靖西县接待站建立,专门接待串连的红卫兵和造反派,每天接待数百人,为他们 提供食宿。3月,中央发出复课闹革命后,串连的人才逐步减少。    
        3月16日, 靖西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指示,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成立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领导全县工作。    
        5月15日, 靖西县文化革命办公室建立,具体处理“文化大革命”事宜。在此之前县委 根据中共中央“5·16”通知精神,设县委文化革命小组办公室。    
        6月12日,1架美国无人驾驶军用飞机,被击落在德保县境并在该县城展览,靖西县许多部门组织干部职工师生前去观看。    
        同月16日,宾山大桥动工修建,址在城东跨龙潭河,原行人石桥拆除,1968年5月建成。    
        同月20日,靖西县无产阶级革命大联合成立,几万人参加大会游行。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0)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198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