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老庚)、乜同(母同),是同年或相近年出生的两个人结为特殊亲友的社交形式,亦称“同年交”。男人互相结交的,互称“老同”,女人互相结交的,互称“乜同”。“乜”,借汉字音,是壮语“女性”之义。这一社交习俗,历史悠久,流行范围很广。就靖西一带而言,涉及县内外和中越双方。结交老同、乜同,不分民族、城乡、职业、阶层、远近和国界。结交时期年龄一般在儿童、少年、青年时候。老同、乜同,跟随对方对其亲人的称呼,是爸叫爸,是妈叫妈,恰如同胞。结交后,在读书、生产、劳动、救灾、生意和经济上都要互相关心,对方如有红白喜事,重大节日得要出面协助。
结交老同、乜同有几方面因素与类型:
一、习俗所使,传统社交习俗,形成人的交际观念,因而找人结交老同、乜同,以显示有人结对的身价。
二、父母需要。有不少老同、乜同是由父母自选定对象而结交。有的父母双方是亲密朋友,为了加深关系,就叫孩子交老同。这种包办式结交,孩子变成了老人交际的桥梁,有的老同很少会面,而双方父母亲却是有来往。
三、宗教迷信。有的家小孩是独个的,有的家小孩体质不强壮,家里老人找上道公巫婆祈求护命,有的道公巫婆竟提出为小孩结交老同、乜同,当成一种护身法,并且根据小孩出生年的运程,选择适合方位(街、村)找靠得住的人为结为“老同”。
四、朋友自愿。少年朋友,双方自愿结为老同、乜同,不由父母指定。自由结交,有的结交五、六个那么多。
五、爱好相投。如县城、乡下两位美术爱好者,为了方便来往互相学习而结为老同;又如县城一位钓鱼爱好者与鹅泉村一位爱捉鱼的人结交老同。
六、革命需要。1941年前后,越南劳动党领袖胡志明主席在中国靖西县境内活动期间,与靖西农村人许玉业等几位结成老同,并和张廷维等几位结拜兄弟,盟誓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七、经商需要。1950年前后,靖西县城、边境乡村经商的年轻人到越南做生意,有不少人与越南人结交为老同、乜同。
八、同名同姓的或第一个小孩同名同姓的结为“老同”、“乜同”。这类“老同”或“乜同”双方的同名同姓小孩互不称同,但以兄弟姐妹相称,结为一代系属。
1953年以后,靖西民间结交老同、乜同这一社交形式渐渐减少。如今,在农村虽然还有人交老同、乜同,但很少听到“老同”、“乜同”这一互称的声音。 (彭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