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
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美丽的湘江之滨,坐落着一所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院校、闻名国内外的军事高等学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这里是人民解放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是军队高级指挥军官培训的基地,是国防关键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研究的重要基地,更是有志于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青年学子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殿堂。
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军队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978年,南迁至长沙的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校训: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军队5所综合大学之一,地处河南郑州。学校正式创建于1999年,拥有近80年的办学历程,毛泽东主席专门为学校前身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训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以15名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群体,以“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员,以HJD04机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成果,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学科实力雄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在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五。学校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了9个学科群,以此为基础设立信息系统工程学院、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密码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理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纽带、以信息主导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和组织架构。
校训:求实创新奉献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位于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全军5所综合大学之一。她是由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点燃“亚洲第一爆”的全国重点高校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的空军气象学院和在高科技领域一枝独秀的原总参某研究所合并组建,形成了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格局,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大学占地6500余亩,校舍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现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其中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10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7个以及全国全军各类研究中心34个。
作为我军院校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与美国西点军校等多所外军院校建立校际交流机制,先后80余次接待外军代表团来访,选派110余名学员出访和留学,为80多个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1600余名,成功举办五届陆军国际学员周。
校训:忠诚、博识、卓越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学院始建于1951年,196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秉承“忠诚、奉献、严谨、求实”的校训,历经8次更名、3次易址,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院以来一直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57年2月1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学院全体应届毕业学员和干部教员代表。1960年3月,周恩来总理对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批示。1953年,彭德怀元帅亲自审定了学院的教学大纲。
学院现承担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培训任务,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较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军队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20项军官任职培(轮)训任务,培训任务涵盖军事外交、军事调研、国际战略、国际关系、航天航空侦察、联合国维和、对外军事合作交流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领域。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军队“2110工程”3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非通用语种群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坚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落实“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的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坚持从严治校,注重学风建设,狠抓教学改革,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全程育人模式,为我军军事外交战线输送了4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了200多名共和国将军。有当代大学生楷模、“十五大”代表冯敏,“十六大”代表赵正涛,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十七大”代表黄和平,“十八大代表”刘珪等优秀毕业生,有扈华国、王亚林等为国争光的“特战英雄”。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武官处”荣誉称号的我驻南联盟武官处5人中,有3人是我院的毕业生。一等功臣维和英雄杜照宇曾是我院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我驻外使馆武官处有90%以上的军事外交官都毕业于我院,学院因此被誉为“军事外交官的摇篮”。
学院营区占地862亩,营房总面积26万平方米,建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综合实验大楼、综合训练馆、图书馆等教学、办公、生活基础设施。学院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全、武化氛围浓厚,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生活、学习环境。
校训:忠诚、奉献、严谨、求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为军队培养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在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之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他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红军无线电培训班和1938年成立的军委日文训练班,1949年在北京正式建校。根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学院先后经历了两次合并,四次分家,六迁校址,九易校名,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语种专业不断增加。
建院六十多年来,学院传承“勤奋、严谨、创新、奉献”的院风,恪守“忠诚使命、会通中外”的院训,坚持紧贴需求、服务使命的大局观,特色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观,学为主体、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强固基础、注重复合的教学观,面向战场、着眼明天的质量观,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5万余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校训:忠诚使命会通中外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是一所承担步兵、炮兵、防空兵、装甲兵等陆军主战兵种初级指挥人才合训任务的学历教育院校,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士官教育、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现职干部轮训和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学员培训等任务。
2006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学院以军事学为主体、军事工程为基础、品牌学科专业为重点,拥有指挥与技术相结合、军事与工程相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本科专业,涵盖军事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哲学、文学六大学科门类;有1个全军重点学科;有4个学科专业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有2个专业是全军唯一的专门人才培养专业。
学院前身是1978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选址合肥组建的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更名为合肥炮兵学院,1999年与南京炮兵学院合并组建为炮兵学院,被列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2011年6月,改建为陆军军官学院。学院坐落于“科教名城”安徽省合肥市区,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占地800亩,毗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丰富、信息交流便捷,建有38万平方米的教学生活基础设施,图书馆、文体馆条件一流;西校区占地2640亩,拥有3500平方公里的飞行空域,建有集军事基础训练、军事专业训练、战术综合演练、科研实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野战化综合军事训练基地,具有办现代高等教育的区位优势和办军事院校的良好条件。
校训:忠诚厚德博学精武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军队“2110工程”二期、三期重点建设院校。学院创建于1979年9月,占地1600余亩。校园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是国家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三百佳单位”、“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军甲级卫生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合肥市“文明示范单位”和“花园式单位”。
学院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的多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军队重点学科,5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要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指挥人才的任务,是全军首批本科工作评价“教学优秀单位”。
校训:忠诚团结严谨创新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
陆军航空兵学院是1999年在全军裁减员额50万,院校精简四分之一的情况下新成立的院校,是一所政治与军事、指挥与技术、空勤与地勤、军官与士兵、内训与外训同校培训的兵种院校,具有多专业、多层次、多类型、空地一体的鲜明办学特点。陆航学院是陆航兵种唯一院校,担负着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培养直升机人才的崇高使命,以及陆航军事理论研究、装备发展论证和科研等任务。学院设有基础部、指挥系、航空机械工程系、航电和兵器工程系、飞行模拟训练系、外训系等教学机构。主要承担陆航部队中级指挥军官,陆军、空军、武警及驻港部队直升机飞行员,航空工程技术军官、士官和技术兵的培训任务。
学院驻地分布于“一市、两省、六地”。院本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占地面积346668.4平方米(520亩),规划建筑面积135630平方米,介于东五环和东六环中间,紧临京沈高速公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座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融入了最新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新型军事院校。
组建以来,学院为陆航、空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输送了大量各类人才。目前,全军陆航部队绝大多数的飞行员、机务人员均为学院毕业学员,许多旅团领导干部曾在学院受训。毕业学员们活跃在抢险救灾、神舟飞船回收、军事演习一线,“英雄陆航团”邱光华机组成员李月、陈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院训:让陆军从这里飞起来
院风:忠、勇、严、细、勤、实
学院精神:创业、创新、创优
教风:言传身教,精心培育每一个学员
学风:勤学苦练,潜心钻研每一个问题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是一所任职教育院校,是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和军队院校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唯一试点单位。
学院由南京院本部和上海校区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500余亩。院本部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市,位于市区主干道中山北路两侧,院内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古朴浑厚;上海校区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位于五角场地区,毗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院现有9个军官任职教育专业,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历史、新闻学、军队政治工作等5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政治工作学2个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领域被列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等5个一级学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
南京政治学院院训:忠诚使命 以身作则
南京政治学院教风:严谨求实 言传身教
南京政治学院学风:博采专攻 学以致用
解放军艺术学院
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被誉为“军队作家、艺术家的摇篮”。学院下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文化管理、美术、军事文化传播7个系,开办了任职教育、士官培训和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学历教育。学院坐落在高校林立、文化艺术氛围浓厚、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学院坚持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先进军事文化,唱响主旋律,当好排头兵。紧贴部队需求,开展教学、科研和创作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军旅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每年组织师生深入基层开展随营培训,培养文艺骨干;走边防、下海岛,写兵、演兵、唱兵、画兵,编排文艺节目,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从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汲取营养,捕捉灵感,改进教学。
校训:政治坚定、治学严谨、为兵服务、德艺双馨
校风:爱军、尚美、创新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创建于1961年,坐落在美丽山城重庆,主校区占地3000亩,是一所培养后勤指挥、技术与管理军官的高等学历教育院校,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和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学院主要为全军培养基建营房、油料、后勤信息、仓储四大类涉及建筑与土木、信息与自动化、石油化工、机械电气、环境工程、仓储物流、管理科学等专业的中高级指挥、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承担后勤理论、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外训任务。
学院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全军油料、营房系统约70%的干部毕业于我院。2007年恢复外训,为亚洲、非洲的40个国家培养英语、法语语种油料保障技术管理军官、营房保障技术管理军官等外军留学生近两百名。
校训:责任、理想、使命、辉煌
校歌:《军歌嘹亮向太阳》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育人为本、立德为先
学风:以红岩精神铸魂励志、以实战标准勤学苦练
军事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是全军唯一的经济类院校,一类本科招生院校。承担全军战勤、财务、军需、物资采购、军事物流、审计、装备经济等领域本科、硕士、博士学历教育、任职培训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还承担珠心算学员、外国军事留学生、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骨干培训等任务。建院70年来,累计为部队培训输送26万余名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被誉为“红管家的摇篮”。
学院学科专业分属军事学、经济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现有应用经济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方专业勤务、军事后勤学2个原总后勤部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站,国防经济、军事后勤建设学、后方专业勤务、军事物流学、军事装备保障学、军事装备管理学6个博士点,财政学、国防经济、国防动员学、军事后勤建设学、后方专业勤务、军事物流学、军事装备保障学、军事装备管理学等8个学术学位硕士点和军事(军事后勤、军事装备)、会计、审计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目前,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军队重点学科。
建院70年来,学院累计为部队输送了26万余名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全军后勤相关专业大多数业务骨干均毕业于学院,被誉为“红管家的摇篮”。一大批优秀学员相继走上军队各级后勤领导岗位,近百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学院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濒临汉水,教育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九省通衢,外联内扩,与驻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军地高校签立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办学前景广阔。
校训:严格、求实、廉洁、献身
军事交通学院
军事交通学院坐落在北方重要港口天津市,所处的河东区东局子是一个底蕴丰厚并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19世纪中后期,李鸿章在这里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北洋水师学堂,从这里走出了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近代历史上卓有影响的杰出人物。1896年,在这里任教的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完成了著名译著《天演论》,从此,一组历经岁月愈显风采的词汇: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就是从这里开始了它的百年风云。正是在这块领风气之先的热土上,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有着从军报国梦想的军交学子。
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军用车辆装备和军事物流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学府,是集保障指挥与工程技术于一体,多科性、教学科研型军事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全军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同时也承担任职教育和培训外军留学生的任务。
校训:忠诚、博学、自强、先行
镇江船艇学院
镇江船艇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陆空军船艇军事人才的院校,学院始终秉承“特色办学、突出重点、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形成了“指技合一,军政兼容,专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为陆空军船艇部队培养输送了2万余名船艇专业人才。目前,全军陆空军船艇部队80%以上的干部和业务骨干为我院培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近百名,教员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占60%以上,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银奖60余人次;办学条件优越,建成标准田径运动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场和一系列重点实验室专修室、高速园区网等教学基础设施,建成了船艇机电模拟器、船艇驾驶模拟器等一批重点实验室;科研能力突出,承担了多项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一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全军后勤学术研究成果奖。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江南古城——江苏镇江,院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拥有主校区和临江而建的船艇教练大队,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是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的莘莘学子理想求学之所。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与共和国同龄,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称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0年10月,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1951年7月9日,由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第二军医大学。建校65年来,全校同志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学校在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
第二军医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军队3所获准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36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校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实验室、先进的室内外体育场馆和遍及全校的校园网络,是一所培养卫生事业专门人才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
学校下辖基础部、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勤务学系、护理系、中医系、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系、外训系、研究生管理一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单位。其中,海军医学系、药学系、卫生勤务学系、中医系均为全军唯一的专业系,外训系是全军唯一的医学留学生培养基地。
校训: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是一所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学校于1954年由原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第六军医大学前身系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坐落在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市。全校占地面积2629亩,拥有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图书72万册,中英文电子期刊2万多种。下设基础部、军事预防医学系、药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心理系、高原军事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系、护理系、研究生管理一大队、二大队、学员旅、干部轮训大队、应急卫勤力量训练大队,以及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开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医学检验、高原医学、野战外科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等12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野战外科学开设八年制,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长期以来,学校先后培养8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产生了15位院士、88位将军和141位三级以上专家教授。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三大科技奖励和学术论文等反映综合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居全国高校前列,已发展成为我国的战创伤医学中心,是我军军事医学盾牌的主要力量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地。
校训: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
第四军医大学
校徽——以长城、橄榄枝、蛇杖、军徽和彩条为主要元素构成的圆形徽章。左上方为弧形长城图案,象征人民军队,兼有古城西安和齿科医学之寓意;右下方的半圆橄榄枝,代表追求和平之意;中间的蛇杖图纹,是国际医学科学通行标志;蛇杖正上方的军徽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红色彩条代表红旗;松绿、天蓝彩条与陆军和空军服色接近,寓意基础临床医学和航空航天医学。以上图案和左上方的舒体校名及红色彩条上的英文缩写"FMMU",共同表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的、位于古城西安的、为了人民利益追求和平的、具有基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航空航天医学等特色的、团结和谐的"第四军医大学"。整个图案以圆形为基本结构,以明黄为基本色调,穿插红、绿、蓝等色彩,典雅庄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意境深邃,体现了四医大人崇尚阳光、追求精品、团结奋进、报国为民的精神风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为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1954年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原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占地面积2840亩。
学校机关设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设基础医学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军事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医学心理系、全科医学系、研究生管理一大队、研究生管理二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下辖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是全军唯一、国内知名的口腔专科医院。
建校以来,已为军队培养了8万余名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有1位全国政协副主席,2位中将,34位少将,147位三级以上教授,还涌现出了被国家和军队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和“模范学员大队”等荣誉称号的一批先进典型,作为全国教育界和军队先进院校先进典型,曾经“四进中南海,九进大会堂”。
校训:团结求实创新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