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景区万象 > 频道
景区万象

葛麻炮台

2017-07-19 15:34: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登上葛麻炮台的路

葛麻炮台

石刻“炮台”二字

葛麻炮台位于靖西市吞盘乡孟麻街布留屯的后山顶上。它是靖西境内除十二道门之外唯一仅存的清代防御工事,极具文物保护价值。葛麻炮台山为当地最高的峰,它居高临下俯视周围的群山和边境。由于特殊的地势,炮台山终年薄雾缭绕。而登临山顶,若隐若现的周围景致,使人犹如置身仙境。更有一种“举目群山尽,回首白云低”的感觉。

说到葛麻炮台,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广西提督苏元春。

中法战争结束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与强国为邻,清政府有如马蜂蜇背,惶恐不安,命苏元春以广西提督兼任广西边防督办。尔后18年,苏元春统军镇守边疆,分头部署兵力,严加整顿,督饬操练。有书记载:为了对付来自法国殖民主义者威胁,苏元春几乎从无到有,沿中越边境各要隘、关口修筑了大小130所炮台。这些炮台修筑在高山顶上,都用大方石、厚火砖、三合土建成,“左右间壁门相对而不窥,顶拱如圆”,内部设上下几层,设有炮座、通道、瞭望楼、休息室、储弹室、仓库、水池等。大的可容千多人、小的可容百多人。炮台外边筑有围墙护卫。在高山顶上修筑炮台是十分艰苦的工程。先要在荒山陡坡上开路,然后才能将砖石和水运上山。一个人每次只能背四块砖上山。当时的史志用“如蚁载粒”来形容这种运输请情景。至于搬运大炮上山那就更艰难了。据说,一门大炮,从山脚拉到山顶。用三、四百人,拉了九个月时间,筑一座炮台得花费好几年时间。沿边130所炮台得工程,从光绪十一年下半年动工,至光绪二十六年结束,历时十五年。

在葛麻炮台山顶拱门上的刻字依稀可辨:光绪十六年嵗次庚寅仲秋。由此可推断葛麻炮台是在光绪十六年(1891年)建设。苏元春依当地地势在山顶修筑炮台,并派出兵勇日夜驻守,以防敌军侵袭,取名葛麻炮台。葛麻炮台山东西两面都修建石阶通往山顶,西面朝孟麻街(原葛麻街)、弄乃村古就屯,南面朝中越675-678号界碑,东北面与我方五棚阵地相望,东面朝中越679-681号界碑,与坡团山相望,两座山直线距离不到1000米。而坡团山在当时一度被法国占领,山顶有法军驻扎,山的北面是中国,南面就是越南高平省河广县交安社弄灵屯。苏元春选在此修筑的葛麻炮台,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工事构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东面的山脚往上走100多个石阶处,炮台山与南面的一座山形成v字形山坳。苏元春在此建有一堵用石条砌成的石墙,石墙把两座山连接起来。墙高约5米,宽8米,中间设一个拱形门,正面顶上刻有“薹登”两个大字。背面两边门柱的中间对开凿孔,应该是关门栓的插孔。左右两边开有6个炮眼朝向东南面。西面通往山顶的石阶路在半山腰与该墙互通。战时弹药物资等可避开敌人的火力直接从葛麻街走西面的石阶路安全送往阵地。

往上走的路越来越陡,通往山顶的路几乎呈60度角,感觉是在悬崖峭壁上攀爬。走完大约 300 级石阶,到达山顶。顶端是一个平台,约100平米,外边围着一圈石墙,石墙高约1米,厚约0.5米。山顶正中有一个石块筑成的圆形的建筑,推测应该就是休息室吧。营房高约3米、直径约6米,朝北开着拱形门,门顶正中石条横刻着“葛麻炮台”、右侧竖着刻有“光绪十六年嵗次庚寅仲秋”。往里面走,有两个出口,东面的出口通往外墙。南面出口通往紧挨休息室的蓄水池,蓄水池大约有3立方。
这是葛麻炮台最初的雏形。边陲建设,为边疆人民造福不浅。但修建葛麻炮台的苏元春,却成了晚清政府的替罪羊,晚景凄凉。书上记载:到了苏元春治理边防的第十九年,灾害降临苏元春头上。有人弹劾他“克饷纵寇”,关入死牢候斩,后经他本人申诉,将他减刑,把这位60岁的老人发配到新疆戍边。有趣的是,在苏元春入狱的时候,这位抗法名将得到法国总统的声援。急电法国驻北京公使端贵,要端贵向清政府交涉,为苏元春减刑。苏元春无子,在狱中由幕士侍奉,当墓士喜滋滋告诉苏元春此事时,苏元春连连摆手:法国是我们的敌国。我死就死罢了,如果依靠敌国的说情求生,对于我是极大的耻辱!”结果苏元春还是去新疆服刑。到了1909年宣统改元后,才给他恢复名誉和官衔,旋死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

中越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驻扎葛麻炮台防守。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侵蚀,葛麻炮台从山脚通往山顶的石阶路已多处破损。1983年,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葛麻炮台进行修缮和增建。对东面的石阶用混凝土进行修整加固,沿阶安装简易的钢筋扶手。在半山腰石墙的背面增建一口容积约30立方的蓄水池,一间约6平米的洗澡房。在山顶增建哨岗、弹药库、厨房等。在山顶北端的一块大石头上,牢牢绑着一根大拇指粗的钢丝绳,绳子的另一端在800米外的五棚阵地。别看这根钢丝绳不起眼,它的作用可大了。五棚阵地与边境线直线距离约1000米,它与处在边境线上的前沿阵地坡团山、炮台山构成一个三角形。战时,这两个前沿阵地官兵所需的生活物资、甚至一些较轻的武器弹药都可通过这条钢丝绳输送。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值得一提的是,在1984年中越炮战期间,五棚、坡团山两个阵地遭受越方炮弹的袭击,营房、战壕等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破损。唯有炮台山凭借险要的地势得以幸免。而炮台山南面,越方1、2、3号高地阵地及附近的军事动向被我炮台山的解放军尽收眼底,为我炮兵提供可靠而宝贵的敌情。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部队撤走后,葛麻炮台又开始在岁月里沉寂。直到2016年,葛麻炮台再次热闹起来。为了缅怀历代先驱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同时配合正在建设中的孟麻中越跨境旅游区的打造,靖西市人民政府在葛麻炮台开展遗址修复工作。修复工程包括上山步道、栏杆、景观平台、景观亭、炮台修复等。如今的葛麻炮台,成了一处无法复制的景点。

抚摸着炮台山厚重斑驳的石条,让人不由得想起战火纷飞的岁月、想到御敌于边关的苏元春、想到用青春和热血诠释忠勇的仁人志士、想到一句诗:“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发稿人:王彩芳)

责任编辑:何艳玲

上一篇:遇见弄停
下一篇:靖西乌鸦山上花满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