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一项硬指标,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狠抓作风建设,坚持把“常态化管理、组织化运转”摆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突出位置,严格按照“选好”“用好”“管好”干部总体思路,着力解决好管理主体、运转载体、发展路径、运营保障、长效机制等关键问题,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村级组织战斗力提升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259个村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145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9%,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760.5万元。
提高站位,贴心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靖西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宏观指导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2018年,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市四家班子挂点领导、市住建局、农经办、水利局、乡村办、扶贫办、乡村办等十一个单位主要领导逐一深入在20个预脱贫村召开现场会,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十一有一低于”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如得知由于征地问题导致村集体大蚕房建设进展缓慢后,市领导现场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当场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抓好服务工作。率先在全区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扭转过去“部门兼职管、乡村无人抓”不良局面。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抓出成效。各村可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活动。“前些年我们也想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也对项目和产业讨论好多次,也定下来了,不过每个项目都涉及几个部门,跑了几十公里路到县城,刚到第二个单位他们就下班了,搞得我们非常被动,现在很多事情打个电话到农经办就能问明白,涉及资金、土地项目的,他们也会指导我们怎么做,工作好开展多了”。果乐乡和温村第一书记如是说。
深入开展帮扶。深化“双靠前•作表率”行动,完善领导和部门帮扶联系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帮扶内容。结对帮扶单位通过政策上引、资金上扶、项目上带、信息上联的方式,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结对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帮扶,用实际行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帮扶日”制度,确定每周三、周四为脱贫攻坚“帮扶日”,要求有结对帮扶任务的干部集中进村入户,讲解宣传脱贫政策,落实帮扶项目,完善帮扶措施,密切干群关系,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开展结对干部与贫困户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拉家常,一起谋划发展产业“三个一”活动,并给予每个贫困户1000元发展产业启动资金,由帮扶干部带资金入户帮助贫困户谋划发展扶贫。
实行召回管理。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各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纳入每年度对各乡镇实绩考核、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凡是发现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积极、措施不得力的乡镇,将对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经常性地跟踪检查督办,实行每月一通报、季度一检查、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考核,确保取得实效。在全区率先实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对“庸、懒、散、浮”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推进不力的干部实行召回管理,进行为期5天全封闭式教育后,安排到重点项目建设或中心工作进行历练考察1—2月,通过综合评价考核良好的可回原单位履职,反之则进行调离岗位、免职、待岗等组织处理。
主动作为,创新发展
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围绕“三种一养”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形成资产经营型、电商带动型、边贸带动型、有偿服务型、旅游开发型、实体经济型、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混合发展型等“九大类型”发展模式,实现“村村闻到果香,屯屯听见猪叫,家家看见虫爬”的发展态势。在混合发展型方面,如靖西市新靖镇隆江村把全村闲置土地以折资入股方式收储,再统一出租给海升集团,从中收益5.04万元;通过吸纳信贷资金入股到海升集团和鑫晟茧丝绸公司,从中收益2万元收入;通过组建劳务工作队,开展劳务输送业务,从中收益10.5万元等,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19.5万元。在有偿服务型方面,如靖西市新靖镇鹅泉村通过统一规划管理鹅泉景区周边餐饮民宿、以收取管理费形式为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收入,通过流转土地、出租门面、新建停车场等、为集体经济带来8万元收入,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13.5万元。在旅游开发型方面,如靖西市湖润镇新灵村依托毗邻通灵大峡谷景区优势,组织农民以土地、现金入股,集资兴建“念八部落”,目前已实现收益10万多元。在实体经济型方面,全市123个贫困村都推进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为贫困村每年带来1万元集体收入。
加强村“两委”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加强审计培训。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在全市会上强调:随着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的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村干部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急需规范。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委托市审计局、市纪委等职能部门举办新任支书培训班,重点培训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课程。许多村支书感慨:“我做了近这么久的老书记,收支不及时入账是老毛病,烟盒纸记账屡见不鲜,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必须要规范,不然群众哪里信得过我们,也往往容易出事”。同时,各乡镇各部门通过印发资料、实地宣讲、实地检查反馈整改等措施对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公开和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进行常态化培训,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加强和规范基层财务管理。
规范“三资”管理。市政府层面出台《靖西市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实行村级财务支出联审联签制度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确保‘三资’公开内容真实完整、公开时间定期及时、公开程序公正规范、公开方式便捷有效。开展村级财务中介代理,委托中介财务公司代理村集体经济记账工作,解决村集体经济财务混乱问题。
“我干了这么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以前村里有个工程项目,村干部几个人一商量就定了,随着家业越来越大,原来拍脑袋做法已行不通、走不远。现在民主化管理后,我们村级工程也要公开招标了,涉及村里的事务,尽量做到公开民主”。果乐乡大有村党支部书记许盛孙说。“如今,村干部和群众都感受到了跟以往的很大不同,在村部信息栏,村级党务政务公开栏各项村级收支等情况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选好配强班子,打造能打善战基层队伍
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推行“选拔能人进班子”做法,注重选拔创业致富带头人、合作组织领办人担任村干部。继续选派第一书记、“美丽靖西”乡村建设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通过脱产驻村帮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充分发挥能人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大有村是我市123个“十三五”期间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之一,2017年初,大有村集体经济仍是“空白村”。村党支部立志破解这一难题,要走出一条壮大村集体收入的新路子。通过“村公司+”的办法,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6万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20万元。
万事开头难。在村公司论证调研中,很多村民心有疑虑:村集体公司出现亏损谁来担责?村党支部书记许盛孙顶着压力站出来:“由村党支部承担,我是支书负主要责任。”村集体养殖场的建设用地迟迟落实不下,村主任农博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表态:“用我家的承包地好了,有利润就给点租金,没有利润损失算我个人的,10年为一个租用周期,请村民们放心!”3000平方米的养殖场建设用地就这样解决了。……在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进程中,大有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把党性强、作风硬、清正廉洁,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民主作风、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现代企业经管能力、特色产业发展能力、村情民意导控能力,每一次决策、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收益,都离不开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无私奉献。
从严管理村级干部,增强村“两委”凝聚力
坚持对村干部保障支持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促使村干部履职尽责、为民服务。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市、乡两级备案管理制度,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管理“1234”工作法、村(社区)干部轮流值班、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健全村(社区)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等机制。实行村(社区)干部报酬与工作实绩挂钩,村干部报酬采取基本报酬加业绩奖励报酬方式发放,业绩奖励报酬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村(社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等情况确定。按规定拿出30%的集体经济收入利润奖励给村干部。一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热情,更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靖西村干部每月待遇最高为2100元,加上年度业绩奖励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利润奖励,每月待遇合计达2500元左右。同时,推行优秀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领导年终绩效奖励政策,奖金在2.7-2.9万之间,特别优秀的村干部每月待遇可高达5000元左右。
发展股份合作式的集体经济,增强村“两委”凝聚力。让能人聚集在产业发展链上、让广大群众紧靠到村“两委”周围来,把一些涉农小项目下放给村集体承建,既能带来集体收入,又能为村里能人增加就业与收入,增强村集体的权威。把30%村集体收入投入到村级公益事业,让每位村民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以增加群众对村“两委”拥护和依赖。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是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目前,我市村级集体经济“蛋糕”正在做大,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发稿人:许正勇 农文豪)
责任编辑:韦晓燕